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驱动我国从全球科技竞争“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代表国家水平的策源地。建设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省提出的“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的重要举措,也必将为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贡献湖南力量。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提交了“关于支持长株潭城市群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提案,建议如下。
(陈晓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一、长株潭城市群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雄厚
长株潭城市群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优势叠加,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储备和地理区位等方面形成了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一是创新型资源基础厚实。长株潭地区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20家,拥有中西部第一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中部地区首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国家首批支持建设的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体系平台,以及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核心装置、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拥有包括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一批“双一流”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汇集高水平创新团队70余个,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100多名,在湘两院院士80余名。二是优势集群逐步形成。“十三五”期间湖南获得国家科技奖励99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200余项,120余项重大原创成果和前沿技术取得突破,形成了以超级杂交水稻、“天河”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三超”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全国唯一完整布局了CPU、GPU、SSD主控、DSP等几类整机核心关键芯片。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基本成形,高新技术企业达6756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0余家,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车株洲所、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景嘉微等一批千亿企业、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行业骨干企业迅速成长,长沙“科创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三是区位优势明显。长株潭城市群是连接我国东南部与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重要中枢功能区域,十四五时期,湖南省正全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
二、支持长株潭打造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
支持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重大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2025年前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第一,支持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支持岳麓山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计算智能)建设成为国家实验室。在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中对湖南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第二,支持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新型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支持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轨道力能极端综合实验装置纳入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布局,支持在湘布局新一代“天河”超级计算机,集中规划建设先进计算与智能科学、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等方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第三,组织推动大科学行动计划。科技部组织实施专项计划,在种业、计算、材料、智能制造、智慧社会等方向布局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协同攻关突破智能芯片、先进计算、生物信息、低碳零碳负碳等“卡脖子技术”“从0到1”和“颠覆性技术”。
第四,出台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政策。在产业发展、财税金融、保障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长株潭政策扶持,重点支持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工程技术人才等培养,推动湖南成为一流创新人才汇集区、产才融合发展样板区。
整理/潇湘晨报记者沈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