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兴乡,助力乡村打造1.8公里文化之路
潇湘晨报 2024-09-05 15:47:08
7.9k阅读

“我们用心去感受苏溪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文化,将这些融入设计中……”日前,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传苏溪文韵,建和美村庄”景观设计实践团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苏溪村,为村委讲解设计的景观改造效果图,这个1.8公里的文化长廊即将成为村里最美的打卡点。

据悉,暑假期间,学院的专业教授博士团带领着实践团深入苏溪,用专业知识助力村庄提升景观品质,精心规划了一条长达1.8公里的“文化振兴之路”。

炎炎夏日中,实践团成员们通过与村干部座谈交流、深入走访村民了解村庄的现状状况、传统文化和发展需求,并以村部广场、白果文化广场为端点、两者之间全程1.8公里的道路为轴线,通过整体实地考察,现场测绘、无人机航拍等方式,采集和梳理沿路及周边区域数据,归纳节点问题,收集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深入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苏溪村承载着“崇学向善,耕读传家”“诗词之乡”等美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成员们创意设计的灵感源泉。“乡村的振兴不仅是物质的改善,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在保护苏溪村传统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既保留乡愁记忆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乡村景观。”实践团成员何沐深刻认识到。

调研工作完成后,团队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苏溪村的诗词文化、白果文化、农耕文化与乡村景观深度融合,对全长1.8公里的道路和景观进行提质改造,打造出一条既实用又充满文化底蕴的特色文化路。道路共涉及7个主要改造节点,包含村部广场、白果文化广场、村口等多个项目,形成了两点一轴线多节点的诗乡生态廊道。其中,每一块展示牌和每一个场景的小角落都诉说着苏溪的诗词故事,更蕴含苏溪耕读兴村的故事。

据团队指导老师陈亮介绍,本次实践团特别注重让路村相宜、景村相融。从标志系统到景观小品,从文化墙绘到宣传标语,处处可见二者元素的巧妙运用。这种创新的设计思路,不仅让苏溪村的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看到这些年轻人利用暑期的时间如此用心地为我们村规划未来,我真的很感动。”驻村第一书记张文弢不禁感慨道:“这条1.8公里的道路,不仅是苏溪村进出的必经之路,更是贯穿苏溪文脉的传承之路,全村上下都很重视,希望能充分展现苏溪村的整体精神和文化风貌。”
一直以来,湖南城市学院重视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积极鼓励同学们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实践,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持续关注乡村振兴事业,深入挖掘和利用乡村特色资源,用设计唤醒乡村活力,探索多元发展路径,为乡村的规划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通讯员李金蓉 欧阳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