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基层医疗人才队伍无论是总数还是特定专业人员数量,都存在较大缺口,加快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有着106年办学历史的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实施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以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核心,以学校与医院为主体进行联合培养的“医院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
朱连梅就是学院定向培养的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之一。经过3年的学习后,朱连梅于2018年上岗,从老村医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成为了家乡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全村唯一的“健康管家”。
“1+1+1”方案:学生尽早临床
为满足基层医疗服务岗位需求,学校依托9所附属医院,校院双方量身定制“1+1+1”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重构。
学院实行“学校+医院”共同管理的“双主体”育人模式,“1+1+1”指的是,把传统模式中第二年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从学校搬到医院,确保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了学生实操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第一阶段在学校完成专业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与桥梁课“诊断学”的学习。第二阶段在医院完成临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理论授课与床旁见习课时实现1∶1,医养方向的学生每周还增设一次医养机构见习。第三阶段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全科方向的学生除了在综合医院实习外,还增加了8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习。
定向培养,唯一的医生坚守乡村
人才培养问题得到解决,但如何让医学生更加“接地气”?学院探索了招生与招聘并轨、校地共育的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方法,让他们“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朱连梅就是湘潭医卫职院定向培养的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之一。2015年,已在广东打工了6年的朱连梅,报名参加了家乡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提供的乡村医生定向培养项目。经过3年在湘潭医卫职院的学习后,朱连梅于2018年上岗,从老村医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做起了村民的“健康管家”。
“如今,国家还制订了关于乡村医生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乡村医生培训增多了、能力提高了、待遇上去了,做乡村医生也挺不错。”朱连梅说。
湘潭医卫职院与省内近200家基层卫生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自2014年以来,学校承担省卫健委“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工作”,累计为全省培养基层医卫人才666人,2019年和2020年两届毕业生近200人全部在基层卫生所就业;2016年开始,学校共培养了1850名临床医学专业大专毕业生,2018年以来,学校面向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534人。
潇湘晨报记者骆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