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长沙学院这群大学生,破解教职工暑期“带娃难题”
潇湘晨报 2025-07-22 16:18:44
4.5w阅读

“岛屿化作小星星,黑夜里放光明...”小精灵的歌声缓缓响起,小朋友们我们上课啦!7月1日至10日,长沙学院“薪传智火,童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该校招就处招聘大厅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七彩小课堂活动。该活动由长沙学院团委、关工委、工会联合指导,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总会及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团队共同组织实施,50名大学生志愿者与三十余个教职工家庭的子女结对,通过“1对1、1对2青春互育”模式,在课程互动中实现儿童成长与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双向赋能,不仅破解了教职工暑期带娃难题,更谱写出一部跨代际的成长诗篇。

志愿者的“破壁”之旅:让专业知识长出“童趣翅膀”

“大家看这根竹篾,它就像风筝的脊梁,得弯出恰到好处的弧度才能飞起来。”志愿者在非遗创意课上,边演示边讲解,指尖的竹篾在阳光下划出柔和的弧线。为了讲透纸鸢平衡原理,这位志愿者提前三天向民间艺人请教,把力学知识转化为“风筝的翅膀要一样大才不会摔跤”的童言,还特意准备了七彩颜料让孩子们装饰纸鸢作品,教室里不时响起“我的纸鸢要喷火啦”的欢呼。

这样的“知识翻译”在课堂上随处可见。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走进“北斗探梦”基地时,没有直接讲解卫星轨道,而是铺开巨大的星空图:“咱们的北斗卫星就像夜空中最负责的向导,不管小朋友走到哪里,它都能告诉大家回家的路。”孩子们一步一景地参观着实验室琳琅满目的模型,仿佛在银河中穿梭。志愿者在《成长日志》里记下:“当一个孩子把模型贴在胸口说‘我也要当向导’时,突然懂得教育是让种子自己发芽。”

孩子们的成长图鉴:从怯生生到闪闪发光

“我想当学习委员!”在开营仪式班干部竞选会上,二年级的周秦亦小朋友攥着拳头对着话筒的声音微微发抖,却坚持说完了竞选理由。十天的朝夕相处青春互育的小老师帮他找到了自信,结营时他已能主动提醒同学“排队要像小树苗一样整齐”。

国防军训课上的蜕变同样动人。起初,孩子们把站军姿当成“木头人游戏”,左摇右晃地扮鬼脸。志愿者没有批评,而是玩起“寻找最挺拔的小松树”游戏,还讲述了军人守护家园的故事。第三天,当志愿者喊“稍息”时,突然大声说:“老师,我爸爸他说男子汉身板要正!”那一刻,原本喧闹的队伍奇迹般安静下来,孩子们的小身板挺得笔直。

 

“丸子老师教我们唱的歌,我回家唱给奶奶听了。”《成长日志》里,志愿者的观察与孩子们的涂鸦日记相映成趣。这本特殊的“对话录”记录着双向的成长:志愿者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唱《小精灵》时,被孩子们的歌声打动,“原来教育不是灌输,是等待一朵花慢慢开”;志愿者在机器人体验课上为了让孩子理解编程逻辑,编了“机器人找朋友”的故事,却在孩子的追问中重新思考“算法与人性”的关系。

“好的教育是师生彼此成就,共同成长。”活动指导老师梁莉看着相拥告别的场景说道。当大学生志愿者用专业能力搭建成长桥梁时,孩子们也用天真与勇气,为他们打开了理解教育本质的另一扇窗。这场始于“解困”的实践,最终长成了双向滋养的大树,而那些纸鸢、机器人模型与《成长日志》里的字迹,都是挂在枝头、闪闪发光的果实。

潇湘晨报记者钟锦涵 通讯员周彤

图/张艺讯、潘政合、项楚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