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的湘西,群山如黛,沅水汤汤。22 日至 25 日,为持续发挥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深化农村电商 “造血式” 帮扶成效,湖南省教育厅、长沙学院联合湘西州委网信办等单位,以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直播电商技能孵化+短视频 IP 打造”为核心抓手,在湘西吉首开展“‘湘’村主播兴乡土”暑期实践活动。
骄阳赴远山:一场跨越山水的青春之约
盛夏清晨,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副院长荣斌教授带领“厚朴”实践团师生奔赴吉首。高铁上,摄制组修改“吉首打开方式”系列视频脚本,宣发组细化工作计划。正午时分,团队抵达这座“美得让人心疼”的边城,实践序幕悄然拉开。
△“厚朴”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前往吉首高铁上 张妙 摄
初心聚苗乡:启动仪式上的双向奔赴
7月22日下午,“‘湘’村主播兴乡土”湘西行启动仪式正式举行。长沙学院与湘西融媒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并为吉首一中、泸溪职中等校授予“大学生实践基地”“直播电商教学基地”铜牌。
△“‘湘’村主播兴乡土”湘西行启动仪式现场 陆顺 摄
△签约、授牌现场 张妙 摄
湘西州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刘修洪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长沙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杨勇表示,“推普+直播+短视频+技能培训”模式将为湘西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湖南省教育厅高洁副处长指出,该活动创新融合语言培训与数字技术,让“手机变农具、流量变销量”,其“语言筑基、技术赋能、产业造血”模式已获国家级荣誉并广泛推广。
直播间里的烟火气:一场趣味十足的助农实战
“您瞧这五样宝:蒲公英,辣椒酱鲜辣,八角增香,生姜爽飒,麦冬滋养顶呱呱!要问好物哪里找?快到直播间来找!”清脆流畅的贯口瞬间点燃观众热情。7月22日,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副院长荣斌教授携手乡村主播“吕洞山小帅”及“厚朴”实践团成员开启助农首秀。手机一架,师生齐上阵化身“湘”村主播,将吉首深山的蒲公英、八角、菜籽油等“土宝贝”推向全国。
△直播实战课程现场 张妙 摄
优质农产品推介间隙,“厚朴”实践团学子轮番献艺:《好物贯口》朗朗上口,《梨花颂》婉转唱腔尽显古韵,《本草纲目》动感舞姿呼应天然主题……独特的“交易+赏艺”模式引爆热评,“从未见过如此多才多艺的直播间”等留言刷屏,点赞数屡破峰值。
从开场互动至终场销售冲刺,本场直播生动诠释了“人气即买气”,以新颖形式提升了直播的可看性与娱乐性,让观众在愉悦中记住产品与这场于湘西山水间的青春助农实践。
当山野果香随物流抵城,深藏的手艺与滋味正萌发新芽。助播李昕玥在复盘会上提到,首次参与专场直播为农产品热销献力,让她倍感成就。“我们要种下‘金种子’,长出‘金手指’,成就‘金山’。”荣斌教授总结道,此次实践不仅是直播教学的实战演练,更是乡村振兴力量的传递。
干货满苗寨:课堂里的知识接力
7月23日至24日,湘西吉首的一间教室内格外热闹。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副院长荣斌教授带领“厚朴”实践团开展的“‘湘’村主播兴乡土”培训课正式开讲。来自湘西州各县、乡的70余名村干部、村民、农民主播、职业院校师生齐聚一堂,专注学习普通话发音、直播技巧与短视频拍摄,课堂掌声笑声不断。
16岁的学员胡冰玉是活动中最小的学员,和同伴被分入年长学员小组。因方言口音、普通话不标准等问题,组内部分学员萌生退意。助教骆研珂也因组内观念分歧一度信心不足,指导陷入停滞。但胡冰玉始终积极,骆研珂也重燃信心调整指导策略,优化流程,小组士气逐步回升。在这个学以致用的实践舞台上,年轻学员与青年导师双向激励,于突破中共同成长,正是实践育人价值与青春力量相互成就的生动注脚。
△荣斌在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张宪芳 杨灵晗 摄
“四天的时间实在太短!真希望再多听几天的课。”驻村第一书记张宪芳在采访中说。队长马一涵回忆:“透过她的眼神,我清晰感受到了她对直播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切期盼与真挚情怀,那样的目光深深触动了我!”更令人动容的是,张宪芳主动找到荣斌教授,询问能否带村里其他主播参与学习。荣斌感叹,张宪芳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学习。
当湘西学员怀揣技能与自信走向镜头,当“厚朴”学子肩负责任与收获回归校园,这场跨越城乡的“成长之约”,正让“湘”村蝶变的故事在技能传递与信心生长中,持续书写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镜头里的湘西吉首:外拍组的山水情缘
7月23至24日,“厚朴”暑期社会实践团于湘西吉首拍摄纪录片。镜头记录着当地风情,背后是成员们的付出与温暖。在乾州古城里,有着守护对湘西的热忱,有着为湘西“种草”的担当,更有欢笑和温暖充斥在路上:突降骤雨时成员齐心协力举起伞保护拍摄机器和同学的默契;出镜的汪晨曦身着厚重土家族服饰在雨天艰难行走近12小时拍摄后,脚底抹出水泡也未曾叫苦;成员因为摄影跑远时,李俊昊一句“孩子,还回来吃饭不”逗笑众人,沉闷氛围瞬间消散;而在原老吉大铁板烧店,老板热情支持拍摄,不仅提供冰镇甜酒,还亲自下厨做铁板烧,拿出珍藏土家族服饰借给团队,主动对接当地商家,成为成员心中最温暖的邂逅。
此次实践,镜头不仅记录湘西风物,更藏着学子成长、古城生机,是乡村振兴的生动见证。长沙学院三下乡团队用专业连接城乡,让湘西的好被看见,证明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同样闪耀,而湘西的故事仍在继续。
谁不说俺湘西好:推介会上的乡土情深
“拍手,拍手,拍拍手,助农路上齐加油!好山好水出好货,新鲜直达送到家!”活动最后一天,所有学员分成五组,在临时直播间化身“湘”村主播,进行乡村好物的直播电商初体验。
△学员直播实战现场 张妙 摄
“这演练就是走过场,我们哪能真带货?”保靖县的幼儿园园长彭清竹起初很犹豫。但最终,她身着苗绣服直播推介农产品,手持支架高举酸豆角包裹卖力讲述。开播一小时,后台订单数字定格在870元。彭清竹所在的“湘土湘情团——助农专场”直播1组,在零粉丝、缺设备的条件下,凭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知识点与“敢试就不怕输”的冲劲,摘得直播实战检验的桂冠。
△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向锂莎与小组成员讨论 杨灵晗 摄
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直播3组向锂莎的蜕变同样令人动容。起初她总默默蜷在角落记笔记,鲜少与人交流。但当首次直播镜头亮起,她瞬间被点亮。她稳稳掌控着直播间节奏,讲述湘西土鸡蛋的鲜香,“这是我们大山里散养的土鸡下的蛋!鸡整天在林子里活蹦乱跳,品质绝对有保障!”弹幕霎时刷满“上链接”,她虽手忙脚乱操作着屏幕,话音却从容不迫:“外面单买要两三块,咱们直播间三十个才三十元,家人们抓紧拼手速呀……”
这些“湘”村主播在学习中把对故土的热爱转化为直播间里的鲜活底气。五组直播间各有精彩,湘西民歌、自创说唱巧妙融入带货环节。短短1小时,五组学员带货首秀总销售额突破2000元,电商助农“第一仗”打得漂亮!
△学员直播实战脚本 张妙 摄
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副院长荣斌教授在闭幕式上欣慰地表示,70位学员从直播小白到湘村主播的蝶变,从零起点开始,如蝴蝶振翅的第一缕微风,预示着无限可能。
归期亦是启程:大山里的青春约定
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厚朴实践团的师生们怀揣炽热激情,躬身行走于湘西山水间,以专业技能点燃当地农民主播致富增收的潜能。铁板烧夫妇的质朴热忱,驻村第一书记张宪芳带领村干部求知的真切目光,幼儿园园长彭清竹从零起步的华丽蜕变……实践团成员们见证着,点滴努力正汇聚成振兴乡村的磅礴江河。
潇湘晨报记者钟锦涵 通讯员马一涵、闫熙唯、朱育君、邓皓宇、杨灵晗、邢雨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