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油纸伞下传非遗,传统文化焕新生
潇湘晨报 2025-07-15 16:16:13
6k阅读

“当传统技艺遇见青春力量,非遗传承便有了新可能。”近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油纸伞下传非遗,青春力量耀早禾”实践团赴益阳市龙光桥街道早禾村,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度调研与创新探索,为百年油纸伞技艺注入青春动能,助力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据悉,油纸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的工艺智慧与东方美学,但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其制作技艺面临传承断层和市场萎缩的困境。为此,实践团队通过深度调研、实践体验和创新设计,多角度探索油纸伞文化的保护与推广路径。

团队成员走访了早禾村的油纸伞传承人,通过访谈记录下珍贵的制作工艺细节和传承故事。团队参观了制伞工场,屏息凝视非遗传承人执笔为伞骨点染朱砂、钻孔穿线。当听到“好伞经得住时光打磨”的质朴箴言,学生们化身“临时学徒”,协助劈竹制骨、打磨伞架,在青竹与棉线的交错中体悟匠心坚守。队员张瑶感慨:“这不仅是手艺,更是与时间的对话。”

为给油纸伞推广精准把脉,团队成员还赴益阳市中心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样本200余份。团队制作了多条短视频,展示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和传承人故事,扩大了油纸伞文化的影响力,为早禾村的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团队准备通过社交媒体征集创意,举办“油纸伞文创设计工作坊”,设计出多款兼具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文创产品,如明信片、钥匙扣和书签等,为油纸伞文化的市场化探索新方向。

“我们要做非遗的‘翻译者’和‘摆渡人’。”队员姚金艳举起新绘的星空主题伞面笑道。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让油纸伞这一古老技艺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通讯员蔺相茹 田雪萍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