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财经内容传播新生态!AI冲击、流量争夺,但最后的赢家依然是“专业的人”
2025-11-13 08:19:21
2.8K阅读

在AI重构内容生产的多元化传播场域,财经内容传播新生态“新”在何处?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如何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共同推进生态的形成?

12日,在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财经传媒论坛的聚光灯下,一场关于财经内容未来走向的思想碰撞如期而至。在以“构建财经内容传播新生态”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来自主流媒体、互联网平台、智库等的五位关键人物,直面行业的最新变化侃侃而谈。

潇湘晨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伍洪涛指出,当前财经内容传播已从过去的线性模式转向多元、互动的传播场域。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每经科技董事刘林鹏描绘了内容生态变革的特征:AI技术正在重构内容生产体系,注意力日益稀缺,而AI的大规模应用普及加剧了注意力的竞争。在此背景下,专业内容的价值愈发凸显。

支付宝App事业群内容运营负责人李赛从平台视角补充,健康的内容生态需要满足用户需求、激励创作者,并实现内容与服务的深度融合。“在支付宝,内容更像是连接用户与服务的介质。”他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支付宝泛财经内容消费人群规模达到3.7亿,其中,理财内容板块增速最快,总消费时长同比增长3倍。财经内容成为平台算法推荐最多的内容类目,财经作者入驻量同比增长2倍。“财经内容,特别是投资理财板块,成为增长主力。”

面对财经的新生态,内容创作者们分享了各自的应对之道。

“温义飞的急救财经”主理人温义飞坦言,创作者需要在自我表达与用户需求、信息深度与传播效果之间找到平衡点。他幽默地分享:“我的儿子现在是我的‘小白鼠’。”

通过向孩子讲解,温义飞区分常识与专业知识的边界,他表示,做出好内容的关键在于“在区分常识之后,再多走一步”。

“硬核财经小爆姐”创始人曹月华则坚定看好深度内容的未来。她认为,财经领域的复杂性恰恰需要深度解读。“财经不是二元结构,而是复合型的多元逻辑。当你能把底层逻辑用通俗语言讲清楚时,用户自会为你点赞。”她强调,流量不是求来的,而是优质内容水到渠成、与用户实现双向奔赴的结果。

智库的使命是否需要从“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到“赋能广大普通人”?“新经济学家智库”创始人齐栋梁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介绍了其“传播型智库”的定位——专注于重要的财经事件,提供理性、建设性、可执行性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是有素质的内容——今天看了有用,明天看了有用,三年后回看依然有用。”

平台方如何助力内容生态建设?李赛用数据说话:支付宝已覆盖3.7亿财经内容用户,其中财经内容的关注率是全站最高的。“我们不仅提供流量扶持,更致力于帮助创作者实现内容与服务的结合,让好内容产生好回报。”

在展望环节,嘉宾们用精炼语言勾勒出未来图景。刘林鹏预言“专业内容插上AI翅膀”,建议创作者沉淀数字资产;李赛强调“内容与服务深度融合”,呼唤更多场景创新;齐栋梁用“Television”概括:一定要拥抱AI(Tele),并有明确的愿景(Vision);温义飞提醒“竞争将更激烈”,鼓励保持创作初心;曹月华则认为未来财经领域会进入底线竞争,“合规是底线,正能量亦有流量”。

这场从“观势”到“析术”再到“望道”的对话,描绘出一个价值共生、形态多元的财经内容新生态。在技术变革与传播转型的双重浪潮中,专业深耕、技术赋能与责任担当,正成为所有参与者的共同选择。

潇湘晨报记者李鑫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