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教师|欧阳陵江:我不是“卷”,只是在做热爱的事
潇湘晨报 2025-09-10 17:11:03
881阅读

2025年9月10日,第41个教师节,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发布了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名单。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欧阳陵江老师,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当选者。

23年春风化雨,他培养出的学生中,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7人被评为“湖南省技术能手”,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更高达120人次……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他对职业教育近乎痴迷的投入。

“我不是‘卷’,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面对“工作狂”的评价,欧阳陵江笑着这样回应。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潇湘晨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走近这位“全国最美教师”的职教人生。

自己说:“我只是千千万万职教老师的缩影”

“很多人问我,获得‘全国最美教师’荣誉对我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这份荣誉其实属于整个职业教育群体——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甚至比我更优秀的老师,一直在默默耕耘。国家把这份荣誉授予我,更多是因为我代表着‘我们’——职业教育的老师们。所以,它既是鼓励,更是责任,激励我们继续传递职业教育的精神和价值。”

“我始终相信,职教的孩子们本质都是非常好的。现实地讲,他们之所以没有进入985、211高校,往往是因为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连续六年、十二年不断被否定,被贴上‘不行’‘笨’的标签。来到职业学校,其实绝大多数孩子是渴望改变的——他们换了一种学习方式,从纯理论转向理论与实践结合,他们也希望重塑人生。这种兴奋感虽然可能只持续几个月,但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得到恰当的引导和鼓励,很容易再次陷入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而一旦在老师帮助下找到自己能做好的事、建立起信心,他们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

在欧阳陵江看来,走近学生其实没有捷径,唯有陪伴。老师要到学生身边去,看他们操作、与他们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困境与进展。

最让欧阳陵江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邓姓同学的变化。这名学生说话结巴,非常自卑,朋友也不多。但欧阳老师细心地发现,只要语速放得极慢,他是能够清晰表达的,问题更多出在心理层面。于是,欧阳陵江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帮助他建立强大的自信,是否能够克服表达障碍?在接下来的近三年时间里,他刻意创造机会,尤其是竞赛和展示的平台,不断鼓励和表扬他,一点一滴地帮他积累自信。奇迹出现在第三年,只要不刻意去注意,邓同学说话已经基本流畅。如今,他已成长为一家民营企业的技术主管。这个案例让欧阳陵江真切感受到教育的巨大魅力。

由他发起建立的“指南者”群组,如今已有150多名成员。历届学生汇聚于此,学长学弟之间互相鼓励、传递能量。这个名字的寓意,正是希望为学生指引方向,陪伴他们走向更开阔的未来。

学生说:他让我明白什么叫“人生进取”

“如果没有欧阳老师,现在的我可能是一名汽车销售或滴滴司机,生活不错,但绝无可能像今天这样,投身于国防工业,参与国家重大装备的制造。”学生郭耀远如今已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在九三阅兵直播中,看到自己曾参与的项目驶过天安门,他心潮澎湃。

他特别提到“小方块”的故事:加入欧阳老师的集训队后,第一个任务是加工10个40mm×30mm的小方块,平行度、距离公差要求极高。从塑料到钢块,一次次失败、一遍遍调整,他们学会了找基准、算参数、控质量。最终完成的不仅是零件,更是一套系统性的技术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欧阳老师曾问:“质量和品质有什么区别?”他随后解释:“符合图纸叫质量合格,但接近理想值、外观完美、服务完善,才叫卓越品质。”这句话深深影响了郭耀远。工作后,他总反复修正误差、彻底清理毛刺,因此深受认可,逐步从三轴机床操作员成长为五轴技术骨干。

另一位学生卜伟伟说:“欧阳老师的激励,让我真切体会到什么是‘人生进取’。”在他比赛紧张到手抖时,欧阳老师轻声鼓励:“伟伟,别慌!大胆操作!你不相信自己,总要相信我的眼光吧?”后来,卜伟伟拿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说,那种为目标全力拼搏、静心钻研的状态,是欧阳老师留给他最深的烙印。

企业说:他是“技术硬、情商高、肯担当的难得人才”

“技术过硬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和蔼、善于沟通、从不讲条件的,极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的谢辉如此评价。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欧阳陵江曾带领团队攻克小螺纹加工难题,将报废率从20%降至0.5%。

“他提出由下至上的创新加工路径,优化参数、改进装夹,不仅解决了刀具易断的问题,还大幅提升了质效。明明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他却永远笑眯眯的,极度负责。”谢辉补充道,“尽管身在校园,但他的技术理念始终超前,紧贴企业实际。”

在欧阳陵江看来,校企合作既是教学方法,也是对职业教育的深刻理解。“教师既要能上讲台,也要能下车间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会被市场欢迎。”

妻子说:“他心里装的都是学生”

“他要么不在家,在家也是电话消息不断。”妻子张剑心疼又自豪地说,“哪怕晚上11点回来,他仍会备课到凌晨一两点。”张剑也是职教教师,夫妇俩常在家讨论教学。“现在的学生机不离手,强收手机不现实。我们更关注如何吸引他们听课——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让他们有成就感,慢慢渗透难点。”

“我们还坚持每次批改作业。让学生知道有人在意他们的努力,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尽管丈夫陪家人的时间有限,张剑却理解并支持。“常有学生来家吃饭,寒暑假尤其热闹。除了师生,也像亲人,连家庭纠纷他们都找我们聊。”

被问及欧阳是否会因技术迭代而焦虑,她笑答:“他几乎时刻在学习,连在家都戴耳机看全球技术视频——AI翻译的人声特别难听,我嫌吵,逼他戴耳机。我们家学习氛围特别浓,三人常坐在一块,各学各的。”

二十三载耕耘,欧阳陵江以匠心诠释“工匠教师”的深刻内涵。他的学生中,有人回到职校传承教育理念,有人成为企业骨干助力大国制造。正如他所说:“教育最大的魅力,是你真的能看到改变发生。”在职业教育的田野上,他如一盏灯,既照亮学子的前行路,也点亮中国制造的明天。

潇湘晨报记者钟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