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无‘线’助力,‘电’亮乡村”志愿团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竹市镇金龙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生态治理与产业赋能为双引擎,将专业实践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用青春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生动注脚。
守护碧水安澜:平溪河流域生态修复行动
上午8时,志愿团联合当地居委会及志愿者,开展平溪河流域(竹市镇金龙村段)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成员们沿河岸分组作业,手持打捞网、环保袋等工具,重点清理河道漂浮物、白色垃圾及沿岸堆积杂物,同步记录垃圾分布密度与类型。他们穿梭于河岸之间,将一件件垃圾收入囊中,用汗水守护着平溪河的清澈与宁静。
在清理垃圾的同时,志愿团还着眼于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育。他们在金龙村居委会醒目位置设立“生态河流”主题宣传栏,以漫画形式生动解析水污染的危害与护河知识,吸引了众多村小学生驻足学习。这些漫画仿佛是一扇扇知识的窗户,让孩子们透过它们看到了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竹市镇金龙村党总支书记欧阳群英对志愿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学生们运用专业的调研方法,为后续流域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他们的行动让大家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护河就是护家园’。”此次河道清理行动,不仅以实际行动守护了平溪河流域的生态,还通过“打捞-分类-标记”的全流程实践,唤醒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生态治理+全民参与”的乡村振兴新格局注入了青春动能。
产业赋能乡村:梨园经济与建材产业调研实践
志愿团聚焦乡村产业振兴,深入金龙梨园,协助果农完成翠冠梨的采摘、选品分级与包装设计。成员们穿梭于梨树之间,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成熟的翠冠梨,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还同步拍摄果园风光、采摘流程短视频,计划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进行推广,为梨园拓宽销售渠道。
随后,志愿团走访了洞口县坤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重点调研金龙采石场与梨园的产业就业带动效应。据企业负责人介绍,采石场年产能达80万吨,梨园种植面积近50亩,两者合计为当地提供了数十个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金龙梨园老板唐章如感慨地说:“大学生们不仅帮我们干活,还给梨园‘打广告’,这些年轻人的脑子真是太活了!”团队指导老师、电信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忠明表示:“从河流生态修复到产业调研,同学们将自己的知识融入乡村建设,既锤炼了实践能力,更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据悉,志愿团后续还将推进设立“青少年河长制”,并建立“红-黄-蓝”河道管护预警机制,制作《平溪河污染源分布图》等项目,持续为金龙村注入发展动能。此次活动以“生态筑基、产业造血”为路径,既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又为乡村特色产业拓宽了发展路径,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用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潇湘晨报记者杨筱 通讯员许人云 郭长发